3大危險因子 罹口腔癌機率高

3 years ago
2

2022年9月11日

台灣52歲的陳小姐平時有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的習慣,近日用舌頭頂上顎會有粗糙顆粒感、講話發音不標準加上吞嚥困難求診,就診時講話含糊不清。經台灣耳鼻喉科蔡祐任醫師檢查後發現,在顎部長了約4至5公分的腫塊,切片檢驗診斷為口腔鱗狀上皮細胞癌第3期。但陳小姐深怕會留下疤痕影響容貌,因此延宕手術時間造成腫塊越來越大。蔡祐任透過術前評估,以完整切除並不影響外貌的前提進行「側鼻切開術」,不只將癌細胞順利切除,也保留咬合能力,臉上幾乎看不到傷疤,陳小姐對於術後容貌更表示滿意。
▲台灣男性10大癌症第3名,初期不適感輕微有異狀勿輕忽
口腔癌是指發生在口腔部位的惡性腫瘤,其中以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約佔所有口腔癌的90%以上,台灣2019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口腔癌名列男性10大癌症的第3名。口腔癌初始症狀為口部有不明腫塊、嘴巴破、口臭、無痛潰瘍,疼痛感不明顯易被忽略,進而發展成口腔不正常出血、吞嚥困難、口腔活動受限、無痛頸部腫塊。
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為口腔癌危險因子,以上3項都有接觸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更為正常人的123倍!蔡祐任表示:口腔癌症狀通常肉眼都看得到,一旦發現可疑病灶就建議及早診斷治療。
▲側鼻切開術不影響術後容貌,患者手術意願增
陳小姐的腫瘤已侵犯至上顎,為了將腫瘤徹底清除,需切除部分上頷。有別於傳統手術要把下頷口鋸開清除腫瘤,臉部外觀及咬合皆會影響。此次採用側鼻切開術,從臉頰到鼻翼再至人中,搭配經口方式把嘴巴撐到最大的術野,周遭必須留1公分確保腫瘤切除乾淨,同時頸部也會順著脖紋皺摺進行淋巴括清術,最後再跟整形外科跨團隊合作把游離皮瓣補在傷口處,恢復吞嚥能力。
蔡祐任認為醫病溝通非常重要,此次的手術計畫讓病人容貌不會有明顯的縫線、手術痕跡,降低病人的擔憂,接受手術的意願也大幅提升。
▲台灣免費篩檢,符合資格者應定期檢查
為了防治口腔癌,台灣提供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給有抽菸、嚼檳榔之行為(含已戒檳榔者)的30歲以上民眾及18至29歲嚼檳榔的原住民(含已戒檳榔者)。
蔡祐任呼籲,平時應避免接觸菸、酒、檳榔,若有上述習慣則要定期做口腔癌篩檢,早期發現,早點治療。口腔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診斷,術後更要配合醫師定期回診檢查,才能維護口腔健康。

更多其他話題內容:www.healthtodaynyc.com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