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癌症患者 非因癌症死亡!

3 years ago

2022年10月11日

癌症、心臟病高居台灣人十大死因的前兩名,許多癌症病患在接受癌症治療時,常因化療、放療或免疫標靶藥物具有心毒性,導致心血管併發症發生或變嚴重,台灣特別成立「腫瘤心臟」跨團隊照護,就是要將潛藏在癌症的「隱形殺手」–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及併發症降至最低,讓癌症治療不卡關。
▲急慢性心血管併發症,影響病人存活
台灣內科醫師黃群耀分享:一名從外院轉來的乳癌四期病人,因為伴隨肝、肺轉移及肺積水等症狀,醫生原本推測是癌細胞轉移至肺部,但因為病患很容易呼吸喘,轉介腫瘤心臟團隊後,才診斷出其實是因為心臟衰竭,所導致嚴重的肺積水,而非癌細胞轉移,經過一連串藥物及心導管治療後,幫助她的心臟功能變好,讓癌症化療得以延續。
▲4成癌症病患,死因並非原本罹患的癌症
「心臟是人體最不會長腫瘤的部位,但卻經常是癌症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黃群耀表示:當腫瘤治療已日益進步、延長壽命之際,但卻有超過4成的癌症病患,死亡原因並非原本罹患的癌症導致,這當中逾2成是被忽略的癌症心血管疾病,可見在腫瘤治療大幅改善的同時,心血管疾病的陰影,仍持續籠罩在癌症病患的身上。
▲攝護腺、婦癌,因心血管死亡比例高於癌症
根據研究統計指出,2019年癌症病人的非癌死亡已達40%,其中22%死於心血管疾病。若從不同癌別來看,乳癌、膀胱癌、咽喉癌、部分淋巴癌患者,因心血管死亡的比例,已和癌症的死亡比例相近。其中,攝護腺癌、子宮內膜癌,更早已出現「死亡交叉」,換句話說,攝護腺、婦癌患者因心血管死亡的比例,甚至遠高於癌症死亡。
▲抗癌護心,照護模式與國際接軌
因為癌症複雜度高且多共病,全方位照護將是日後趨勢,當今「腫瘤心臟學」的流程及臨床照護模式正在更新,以幫助更多病患「抗癌護心」,順利完成癌症治療,同時保護心血管的健康。

更多其他話題內容:www.healthtodaynyc.com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