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亮剑核威慑,贸易休战背后暗藏战略围堵

11 days ago
8

翻译英语: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中国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习近平在韩国庆州举行了为期一天的闭门峰会,表面上达成了为期一年的贸易休战协议,包括降低关税和中国承诺大量采购美国农产品。然而,峰会前夕特朗普授权国防部恢复核武器测试的举动,以及协议中隐含的战略条款,凸显出美国正以铁腕姿态逼迫北京让步,同时为潜在的直接对抗铺平道路。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会晤不仅是经济博弈,更是地缘政治的“最后一搏”,旨在彻底孤立中国大陆,并在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前稳固共和党的国内支持。
峰会前一天,特朗普公开宣布指示五角大楼“立即启动核武器测试程序”,这是美国自1992年以来首次重启此类实验。这一决定被视为对北京的明确警告:美国已做好与中共直接开战的准备。特朗普在白宫简报会上直言,“我们不会再让对手在核领域占便宜——测试将‘平等’进行”,这不仅针对中国,还暗指俄罗斯。此举将极大提升美国战略核力量的实战可靠性,象征着华盛顿从防御转向进攻姿态。如果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这一“核剑”将成为美军对台海或南海冲突的“底线保障”。
在贸易议题上,特朗普成功逼迫习近平承诺中国大陆将每年采购至少2500万吨美国大豆,并扩展至石油等能源产品。这一条款表面是为缓解美国中西部农民的压力——中国此前因贸易摩擦转向巴西采购大豆,导致美国出口锐减——但实质上巧妙分裂了北京与传统盟友的纽带。巴西作为中国大豆最大供应商,此前已与北京深化“南南合作”,而俄罗斯则通过能源管道稳固了中俄“无上限伙伴关系”。如今,北京被迫转向美国市场,不仅削弱了这些新兴市场的竞争力,还暴露了中共外交的脆弱性,“这相当于特朗普用一纸协议切断了北京的‘后路’,让其在全球供应链中孤立无援。”
更深层的影响在于,美国已悄然完成对中共国的商贸围堵。峰会协议虽将对华关税从57%降至47%,但新增条款严禁中国商品通过第三方国家(如越南、墨西哥)“洗产地”出口美国。特朗普政府同时推进软件出口管制,涵盖从笔记本电脑到喷气发动机的所有依赖美国技术的产品。这意味着,一旦中美爆发热战或全面经济脱钩,北京的出口链条将彻底瘫痪——即无法借助第三国转口贸易渗透美国市场,也无法从巴西、俄罗斯、中亚获得能源。 “这不是休战,而是‘绞索’:中国经济若崩溃,将拖累全球,但美国已筑起防火墙。”
尽管如此,特朗普团队强调,此次让步并非软弱,而是战略考量。2026年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在即,共和党不愿让中共在选举前通过金融危机破坏美国经济稳定、政治凝聚力和民主进程。白宫顾问透露,“我们给北京喘息空间,但底线清晰:任何破坏选举的举动,将触发全面反制。”特朗普本人对峰会给出“12分满分”的评价,称“这是伟大的交易,中国会买更多美国货,我们的农民和工人将重获繁荣”。
峰会虽以“休战”收场,但中美间的裂痕已不可弥合。特朗普在离开韩国前对媒体表示,“我们赢了第一回合,但游戏才刚开始。”北京官方虽低调回应“互利共赢”,但是毫无疑问习近平将加速“双循环”战略,以应对潜在的“长臂管辖”。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