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战略升级:公报开启“从0到1”合作,黑金外交重塑全球格局

5 days ago
26

在全球地缘政治风云变幻之际,中俄两国于近日发布联合公报,再次确认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新高度。这一公报不仅巩固了两国在安全、经济领域的传统合作,还在科技、农业和资源共享上实现突破性进展。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凸显中国对俄罗斯的长期战略布局,而伴随而来的黄金外交举措,更是为“锁国不闭关”的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然而,这一“胜利”也可能加速台海紧张局势,并为普京政权带来双刃剑般的考验。
 公报核心:深化合作,锁定“铁杆”伙伴
中俄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聚焦于多维度战略协同。首先,在安全领域,两国重申反对“统一台湾”和防止外部干涉,承诺加强军贸和技术交流,以应对西方制裁压力。其次,经济合作成为重中之重,包括扩大能源贸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推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公报特别强调,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生物科技领域的联合研发,将共同构建“无制裁供应链”。此外,农业和粮食安全被列为优先议题,俄罗斯同意向中国出口更多耕地开发权和技术,以确保中方粮食供应链稳定。
公报中,最引人注目的“从0到1”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科技产业链上游转移——俄罗斯首次允许中企主导核燃料生产产业链,此前这些领域始终由俄方独家掌控,并同意与中国共同建设卫星导航系统,共同开发北极航,发展人工智能建立算力中心;二是农业资源共享——公报明确提出“跨境耕地联合经营模式”,中国可获得俄罗斯远东地区数百万公顷土地的长期租赁权,实现从“进口依赖”到“上游掌控”的跃升;三是金融结算创新——两国将试点“黄金锚定的人民币-卢布结算体系”,旨在绕开美元霸权。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中俄关系从“互补”向“深度融合”转型,预计将为俄罗斯注入数百亿美元资金援助。
 战略野心早有预兆:四年前“预言”成真
早在四年前,流亡海外的郭文贵先生就在其直播节目中直言不讳地剖析了中国对俄罗斯的战略野心。他当时警告称,中国并非简单寻求盟友,而是瞄准俄罗斯的核心资产:攫取关键技术、抢占产业链上游、主导高科技发展路径,甚至通过土地租赁确保粮食安全。郭先生强调,这种“渗透式”合作将让俄罗斯从“资源大国”沦为“技术附庸”。如今,公报内容与郭氏预言高度吻合——从核燃料提炼生产到远东耕地,中国正一步步实现“拿到钥匙、掌控上游”的布局。这不仅是经济考量,更是北京在美欧“脱钩”压力下,构建“反西方堡垒”的关键一环。
黑瞎子岛启示:俄罗斯的警戒与当下妥协
公报的农业条款,也让人们回想起黑瞎子岛的往事。这一中俄边境争议岛屿于2008年通过协议实现共同开发,但俄罗斯始终保留核心主权,并严格限制中国土地使用规模。这反映出莫斯科对北京的长期警戒心:担心中国“借开发蚕食”领土,进而影响俄远东人口结构和资源控制。然而,当下公报中对耕地共享的让步,源于俄罗斯国内经济困境——乌克兰冲突后,西方制裁导致卢布暴跌、通胀高企,普京政权亟需中国资金注入以维稳。分析人士指出,公报本质上是“经济续命”协议:中国提供数百亿投资换取资源和技术,普京则借此巩固国内支持。但这种妥协也暴露俄方弱势,若无中国“输血”,莫斯科恐难维持现有外交平衡。
双刃剑效应:加速“攻台”决心,俄或成“弃子”
尽管公报为中国带来战略红利,这一“胜利”可能加速北京对台湾的军事野心。获得俄罗斯高科技支持后,中国在导弹、无人机和电子战领域的短板将迅速补齐,台海“武统”窗口或提前至2025年。更为现实的是,若中国在潜在冲突中失利,俄罗斯将毫不犹豫转向美国——历史经验显示,莫斯科一向奉行“实用主义外交”,视中国为“临时盟友”。届时,北京将被视为“弃子”,失去东线屏障,付出沉重代价,中俄的“蜜月”不过是童话的故事,一触就破,展现出真实的脆弱性。
 经济信号:何立峰“香港三板斧”重塑金融版图
与公报同步,中国经济高层也在释放强势信号。副总理何立峰近日出席香港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并会见高盛集团主席,其讲话及后续互动透露出三个核心意图。首先,北京将大力推广“黄金背书的数字人民币”(e-CNY),以黄金储备为锚定机制,挑战美元信用体系。何立峰强调,这一创新将为全球贸易提供“稳定锚点”,预计2026年覆盖“一带一路”沿线80%交易。其次,香港将被打造成“超级窗口”——在大陆“锁国不闭关”的战略下,香港将桥接中国内地、俄罗斯及所有受美制裁国家(如伊朗、朝鲜),实现资金、技术和贸易的“三流合一”。第三,何立峰直言欢迎西方金融机构入局:只要愿意与中国合作,即可分享“巨大经济红利”,包括优先获取内地市场准入和利润分成。高盛主席回应积极,暗示华尔街部分势力正“转向东方”。这一表态,被视为中国“以利诱敌”的高明一招,旨在分化西方金融阵营。
黄金外交升温:邻国“入库”,非洲“扫金”规模惊人
公报的经济条款,也为中国黄金战略铺平道路。近期,柬埔寨、将其新购黄金储备15吨存放在中国国家金库中,未来越南、老挝和蒙古也已达成协议将新购买的黄金存入中共国金库中。这一点郭先生早在5年前就有过提及,中共国许诺为存入黄金的国家提供相对应的美元低息贷款。越南一官员透露,此举将加强区域金融一体化,避免美元波动风险。
在非洲,中国“黄金扫荡”规模更为惊人。以尼日利亚为例,该国2024年黄金产量预计达61吨,其中超过50吨通过人民币直接结算后运回中国上海金库。这得益于中企主导的当地矿业开发项目,年投资超10亿美元。类似案例遍布刚果(金)、南非和马里,中国已累计从非洲获取逾1000吨黄金储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专家估算,到2027年,这一“黑金通道”将贡献中国黄金总储量的30%,进一步巩固北京在全球贵金属市场的定价权。
总之,中共国已经出手,中俄公报与黄金外交的双轮驱动,此时的中共将在末日的道路上狂奔。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