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只顧血糖 併發症才是要命元兇

3 years ago
2

2021年10月12日

糖尿病是全身性的疾病,是華人不可忽視的慢性病之一,控糖不佳就像把整顆心臟泡在糖水中,糖分還會逐漸滲透到身體所有器官,長期下來產生其他併發症的問題!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資料顯示:心血管疾病是導致糖尿病人死亡和失能的主因,不管是共病、併發症和心血管脫離不了關係,也是病友們在自我照顧上重要的一大課題。
▲「併發症」與「共病」的兩者差異
糖友們在了解「併發症」跟「共病」之前,得先知道兩者的定義不一樣,台灣新陳代謝科陳春森醫師針對兩者做出解釋。
1.併發症:糖尿病所產生因果關係的疾病,例如:糖尿病會引起心血管病變、腦血管病變、腎臟病變、足部病變等。
2.共病:在確診糖尿病前可能就已經存在的疾病,甚至也會影響糖尿病的病情。像是糖尿病病人同時具有高血壓,兩者對於腎臟都有影響,可能會進一步造成腎臟功能惡化。
▲糖尿病產生併發症後是不可逆的!
而併發症的可怕之處在於,一旦發生以後,往往都是不可逆,不但造成病人生活品質的降低,更造成家人極大的負擔。陳春森進一步提到:「更複雜的是,糖尿病的併發症具有『專一性』,型態很特殊,只有糖尿病患者才會出現。」
像是糖尿病患者的神經病變,跟一般神經病變不同,「若是脊椎壓迫產生的病變屬於神經細胞萎縮、急性神經根炎是神經髓鞘脫失了。但糖尿病患者出現手麻、腳麻的神經病變,經過神經傳導分析,發現包含神經元細胞、神經髓鞘都出現萎縮,只有糖尿病神經病變會這樣子。」陳春森解釋。
另外,像是腎病變、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疾病的表現也只有糖尿病患者會出現,因此部分患者是因為發現有併發症問題,進一步就診才被醫師告知罹患糖尿病,也就是從專一性的併發症回推糖尿病的發生。
▲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又可分為:
1.小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腎病變。
2.大血管病變:腦中風、心血管、周邊血管。
▲併發症盛行率的變化可能與「篩檢」有關
根據最新《糖尿病年鑑》中發現,各項併發症盛行趨勢也大有不同,最常出現也是奪命關鍵的心血管疾病有下降趨勢,從27.82%下降至25.19%;腦中風的比率則持續平穩,約7.71%。
穩定的三高控制非常重要,陳春森說:「心血管疾病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其實是在全球心血管的死亡率都有逐年再下降。」但除了這兩者以外,其他併發症則是上升,包括周邊血管疾病增加從1.08%上升至1.64%;腎病變也從13%上升至14%;視網膜病變也從3.31%上升至3.73%。
對於併發症盛行率的變化,陳春森推測可能跟併發症「篩檢」的情況有關,他解釋:「周邊血管沒有跟著下降應該是篩檢太少,因為做周邊血管檢測需要『足部動脈檢查』儀器,但因為價格昂貴,沒有儀器就沒有篩檢。」
由於急性腦中風、心肌梗塞急性發作都沒辦法隱藏,但「腳痛」可以忍耐,所以有些患者真的以拖待變,臨床醫師有時遇到患者來看腳時,腳指頭已經發黑、潰爛,面臨必須要進行截肢的狀況。
那為什麼腎病變沒辦法隱藏呢?因為每年糖尿病人都要驗微量白蛋白,所以因為篩檢的關係,視網膜、腎病變跟著上升,陳春森強調:「有篩檢所以看起來數字是上升,上升並不是壞事,因為有診斷才有治療,最後死亡率是下降。」
▲預防併發症最重要是「定期追蹤」
檢查並不是一次做完就沒事了,根據每個患者的病況需要「定期追蹤」,像是視網膜檢查是一年一定要做一次,有輕微症狀者半年一次、更嚴重者三個月一次,越早期介入越有機會有好的預後。
因為從頭到腳都有可能出現併發症,糖友時時刻刻都要注意自身狀況,但哪一併發症最為重要?陳春森說:「如果以專業的觀點來看,一定是以腎病變最重要。造成洗腎的原因有五成是糖尿病引起」
併發症的發生也可能影響其他疾病,周邊血管也可以預期心血管疾病,過去論文指出如果有周邊血管疾病的病友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大於沒有周邊血管的人高出2.4倍。
臨床醫師再三強調「預防」還是最重要的,患者最重要就是生活型態改變,控制三高、抽煙、適當飲食運動,這些都會讓併發症的情形變緩,提早篩檢、診斷、治療缺一不可。

更多其他話題內容:www.healthtodaynyc.com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