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數癌症可預防 遠離致癌5因子

3 years ago
1

2021年11月20日

前台灣太平洋電信電纜公司董事長孫道存,於保外醫治期間因癌症病逝,享壽72歲,震驚各界。據報導,孫道存今年初入獄時,身體及精神狀況都不差,沒想到9月病情急轉直下,突然暴瘦10公斤,雖保外就醫仍病逝。
根據最新統計,台灣持續蟬連39年的十大死因之首惡性腫瘤(癌症),死亡人數為50161人,佔總死亡人數29.0%。近4年來,當地死於惡性腫瘤人數佔全體死亡人數的比例也在逐年攀升,皆在2成7以上。
▲癌症與年齡正相關,別忽略暴瘦警訊
癌症的發生,與年齡增加有正相關。台灣錢政平醫師指出:十大癌症排行前三名的癌症,如肺癌、肝癌、大腸癌,好發年齡均落於45歲以上族群。而根據台灣最新十大死因統計,因癌症死亡有86%集中於55歲以上族群。
當人生走到40歲,雖是人生的中壯年黃金時期,但也逐步進入熟齡階段,這時,腫瘤發生機率也開始攀升,建議民眾可透過安排健康檢查來了解自身是否有潛在的風險。除此之外,許多癌症初期沒有特異性症狀,而是出現食慾不振、疲倦、體重減輕等警訊,民眾應特別注意。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30~50%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錢政平表示:導致癌症的主要危險因子為菸、酒、檳榔、不健康飲食、不運動及肥胖、病毒感染(如人類乳突病毒HPV、B、C型肝炎病毒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及環境因素等。
▲癌症可預防,生活5招就能遠離
1.多運動:有氧為主、無氧為輔
已超過500項研究證實,規律運動有效降低罹癌風險,包括:膀胱癌、乳癌、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食道腺癌、胃賁門癌、腎癌、卵巢癌、胰腺癌和肺癌。
運動形式以有氧運動為主,無氧運動作為輔。運動強度須因人而異,如果能夠做到中等強度運動,並在60~70%的運動時間內保持最大心率,可算作有效運動。但每個人對於運動承受力不同,應進行評估,避免過量運動帶來傷害。
2.少久坐:坐、臥或躺姿都不行
久坐行為,為指所有以坐姿、臥姿或躺姿進行的行為,例如,看電視、打電腦或坐車等。研究指出,多數人將55%的清醒時間用於久坐上。需要注意的是,並非運動多就無久坐風險,要同時考慮運動和久坐時間,以更好地預防癌症。
研究指出,久坐時間的增加與結直腸癌風險升高28~44%、子宮內膜癌風險升高28~36%、肺癌風險升高21~27%相關。建議習慣久坐者,應以低強度活動替代久坐,如定期起身喝個水、上個廁所,就是避免連續久坐的好方式。
3.快減肥:肥胖導致罹癌風險提高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指出,超重(體重指數BMI≥25)和肥胖(BMI≥30),是多種類型癌症發病風險增加的主要決定因素。因為「脂肪」會導致慢性發炎,成為罹癌的罪魁禍首。
多項證據表明,超重和肥胖與至少13種不同類型癌症發病風險增加相關。包括了結直腸癌、胃賁門癌、食道癌、肝癌、乳癌、膽囊癌、子宮內膜癌、腎癌、腦膜癌、胰腺癌、多發性骨髓瘤、卵巢癌、甲狀腺癌。
臨床研究表明,長期運動可減少肥胖,降低促炎性生物標誌物,並提高抗炎性生物標誌物,降低患癌風險。此外,運動可透過抗氧化應激,刺激免疫球蛋白、中性粒細胞、自然殺傷細胞,增強免疫力,降低癌症發病風險。
4.快戒菸:濃菸、淡菸、電子菸都不行
抽菸則是引發癌症的元兇之一。一篇發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的研究顯示,吸菸會導致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吸菸強度越高、越久、累計吸菸量越多,患大腸癌風險越大。
此外,抽菸還可能造成多種癌症,例如,口腔癌、鼻咽癌、胃癌、胰臟癌、腎臟癌、膀胱癌、血癌等,現在就放下所有的香菸產品,為維護自身健康做努力吧!
5.健康飲食:地中海飲食、全素食、半素食
近日,一項在線發表於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通過對已發表的45項研究進行分析,評估了飲食因素與腸癌發病風險之間的關係。該研究發現,多攝取膳食纖維、鈣和優格,少攝取酒精和紅肉,能降低直腸癌發生機率。
有研究發現,堅持健康飲食習慣、遵循地中海飲食、堅持全素食飲食、堅持半素食飲食、攝入全穀物、攝入豆類、飲用牛奶、補充微量營養素(如鈣、鋅、鎂、葉酸、維生素A、B6、D和E等),與能降低癌症發生。

更多其他話題內容:www.healthtodaynyc.com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