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 心臟病風險增3倍!

3 years ago

2022年2月13日

晚上睡不好不只影響隔天精神,根據《科學日報》刊登一篇南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結果指出:每增加一次睡眠問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增加54%,台灣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表示:睡眠的確和心血管疾病、三高的發生率息息相關。
▲睡眠問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增54%
研究團隊針對6820名平均年齡為53歲的民眾的睡眠數據進行調查,其中有633人還在手腕上配戴設備紀錄睡眠活動,研究人員將睡眠規律性、滿意度、清醒時間警覺性、睡眠時間、睡眠效率和睡眠持續時間等睡眠問題的各個面向,和醫師診斷的心臟疾病數據連結,結果發現睡眠健康問題每增加一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增加54%。
南佛羅里達大學實驗室主任Soomi Lee表示:這些研究結果表明評估睡眠健康問題以評估心臟病風險之間的重要性,「有提供自我活動紀錄及睡眠數據的人估計的風險較高,這代表準確的睡眠監測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是很重要的。」
研究人員表示,睡眠健康問題是可以改善的,期盼研究結果能夠有助於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以降低心臟病的風險。
▲睡不著時,易血壓升高、血管受損
林謂文醫師表示:以往有許多研究就有發表關於睡眠及心血管疾病的關聯性,在睡眠當中,新陳代謝、心跳及血壓都會下降,尤其到深層睡眠時,全身的代謝率會降至最低,由於身體需要休息,因此心跳也會比較緩慢,若在該休息時不休息,就會產生問題。
臨床上,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有失眠的問題,在睡不著的情況下,身體會處於警覺狀態,當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時血壓就會升高、心跳也會持續快速跳動,這時腎上腺素會持續分泌外,也會讓血管受到衝擊,容易產生血管受損,造成粥狀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幅提升。
另外,也有學者進行分析,像是晚睡或是睡眠時間小於6小時者,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因此會建議每日至少要有6小時以上品質好的睡眠,才有助於心血管的休息、改善心血管疾病。
▲研究發現:女性常發生睡眠問題、心臟病患者多為男性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雖然報告中女性比較常發生睡眠問題,但患有心臟病的大多為男性,不過性別還是沒有影響到整體的相關性,Soomi Lee指出:雖然睡眠健康對所有年齡段的人都很重要,但研究團隊專注於成年中期,因為中年時工作和家庭角色壓力更大,也有更豐富的生活經歷,同時這時期也是心臟病和睡眠問題開始出現的時期。
對此林謂文醫師解釋:有90%以上心臟疾病為心血管疾病或是心律不整,男性發病年齡常為45歲以上,女性則為55歲以上,而男性的症狀通常也較劇烈。
為什麼男性的發病年齡會較女性早呢?林謂文醫師指出:因為女性在更年期之前有雌激素可以保護心血管不會阻塞,此外,也有專家提出,男性的睪固酮(雄性荷爾蒙)也會增加血管阻塞的風險。
▲中年族群工作、家庭生活壓力大,常發生失眠問題
臨床上發現,中老年族群患者由於生活壓力較大,常會造成失眠問題,40至50歲族群可能會有工作、家庭上的壓力,進而影響到睡眠。另外,當年紀增長時,睡眠品質和時間也會往下降,因此會發現很多長者常會出現失眠、睡不好的情形。
林謂文醫師舉例,心臟衰竭的患者常常在半夜會覺得呼吸困難,必須要坐高才能夠睡著,也影響到睡眠品質,此外,有些男性50歲以後會出現攝護腺肥大的狀況,易導致夜間頻尿,也會影響到睡眠品質。

更多其他話題內容:www.healthtodaynyc.com

Loading comments...